第十三期荐语
孟子将浩然之气视为人能够做到大义凛然、在压力和诱惑之下都不动心的内在根据。浩然之气虽然看不见、摸不着、不容易被理解,但仍然可以大致描述出来,那就是“至大至刚”,这是世间最浩大、最刚强的一股气,这种浩大和刚强无边无际,用“正义”来培养,又丝毫不损耗,这股气就能够大到足以充塞于天地之间。两千余年来,这种浩然之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,鼓荡着中华民族的气概,我们当代青年,更要汲取《孟子》这本书中的养分,涵养这股浩然气,走正道、行正事、做正人。
本期推荐人:高三语文 贾南
青年当养浩然之气
《孟子》是儒家经典著作,儒家的儒雅之道,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精髓所在。亚圣孟子被后世赞誉为“孔子以后一人,功不在禹下”。公孙丑曾问孟子最擅长的是什么,得到了“我知言,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”的答案。
浩然之气,具体是什么呢?孟子将浩然之气视为人能够做到大义凛然、在压力和诱惑之下都不动心的内在根据。浩然之气虽然看不见、摸不着、不容易被理解,但仍然可以大致描述出来,那就是“至大至刚”,这是世间最浩大、最刚强的一股气,这种浩大和刚强无边无际,用“正义”来培养,又丝毫不损耗,这股气就能够大到足以充塞于天地之间。在宋朝文天祥的《正气歌》中有这么一句,“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。下则为河岳,上则为日星。于人曰浩然,沛乎塞苍冥。”浩然之气是一股正气、义气、道德之气。无论对于民族还是个人,越是生死存亡之际,这股浩然之气越能感天地、泣鬼神。心怀浩然之气,必能勇往直前,无所畏惧。正所谓:气为风之始,风为气之聚,气之壮大而为风,此为自然之景。于人,则如苏东坡所言: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。”
浩然之气不是生来就有,需要后天培养,持之以恒地以正确的方法去培养。如何养浩然之气呢?首要立志。孟子认为,“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。”从上古时期的尧、舜、禹,到春秋战国的孔、孟、荀,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,都在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。内心志向笃定的人,胸中自有浩然正气而不可侵夺。
孟子提出了“勿正,勿忘,勿助长”的集义养气三原则。他强调,在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中,要心不离义,亦不可故作姿态、装腔作势;既不能忘记积累,又不能操之过急,像宋人揠苗助长一样。人的集义养气的功夫,犹如禾苗之自然生长,要遵循正道,要符合自然规律。任何企图跨越阶段、寻找捷径的方法,往往“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”。浩然之气要用正义来培养,但偶然的正义行为是无法培养出浩然之气的,浩然之气的形成靠的是正义行为的反复叠加和不断积累,哪怕是做一件不合乎义的事情,这股气便难以支撑。
两千余年来,这种浩然之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,鼓荡着中华民族的气概,这是“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的铁血丹心,是“惟大英雄能本色,是真名士自风流”的高自标持,是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的豪迈品格,是“淡泊以明志、宁静以致远”的不懈追求,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宏伟抱负,是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的人生境界。
浩然之气作为做人的一种气节和精神定力,我们当代青年,更要汲取《孟子》这本书中的养分,涵养这股浩然气,走正道、行正事、做正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