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期荐语
记得一位校友说过:自强不息、追求卓越是一中精神;有爱国心、有上进心、有大爱情怀是沉浸到一中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。昌乐一中优秀毕业生刘明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和文化基因,他两次参军入伍,多次评为优秀士兵;他积极追求进步,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;他两次细胞捐献,救助15岁少年。让我们再次重温来自北京的报道,学习刘明航同学的事迹,传承文化基因,发扬一中精神。
本期推荐人:高三历史 张东升
为血液病患者带去“生命火种”
——消防员刘明航两次细胞捐献救助15岁少年
加入中华骨髓库,再造生命的奇迹。4月8日,海淀支队消防员刘明航在北京一家医院通过了体检检查,并完成了淋巴细胞的采集。这也是他第二次为同一位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,传递“生命火种”。
1998年出生的刘明航,年仅24岁,是海淀消防救援支队航天城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员
。刘明航除了是一名消防员,2019年8月他还报名加入了天津市红十字会,是一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志愿者。
“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”
“去年5月,天津市红十字会打电话来,说我的骨髓与一位15岁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并询问我的捐献意愿。”刘明航对记者回忆道,“当时接到电话,心情很激动。因为加入骨髓库不到两年时间,就能够和一个患者配型成功,有望挽救患者生命这件事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。”
而这份对刘明航而言“非同寻常的意义”,源自他的一段经历。在与刘明航的交流中,记者了解到,2019年,刘明航的好友因身患白血病离世,这件事对刘明航产生了很大触动。“在我服役期间,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得了急性白血病,他的情况并不乐观,病情一直在恶化。在与白血病抗争期间,需要不断化疗,头发也被全部剃掉,而治疗这个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。因为工作性质,我平时使用手机的频次并不多,隔段时间再看他的朋友圈,他的动态已经静止了。”说到这儿,刘明航停顿了,他说后来也是从别的同学那里了解到,那位患病同学就是在等待骨髓移植的时候,病情突然恶化去世了。
自那件事之后,刘明航就专门了解骨髓捐献方面的信息,后来报名红十字会,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志愿者。
“救人,我是义无反顾的”
第一次捐献前,医生曾告知刘明航,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连续5天注射干细胞动员剂。在此过程中,会出现腰酸、头晕、胸闷等症状,捐献过程中也需要长久保持一个姿势不动。
“在去年6月第一次正式捐献前,我也是一边注意饮食、坚持运动,保持最佳身体状态,一边与红十字会保持联系。第一次采集的效果不是很好,隔两天又进行了二次采集,共采集了42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。”刘明航说,“希望能为无助的孩子和这个家庭带去黑暗中的一束光,哪怕病人的指标和症状有一点点好转,都是欣慰的。”
然而,就在今年3月28日,刘明航从红十字会得知,这位患者病情恶化、病情复发很不稳定,且持续高烧,需要进行淋巴细胞的移植。“当我接到需要二次捐献的消息时,我心里没有丝毫犹豫,因为我是一名消防员,听到救人,我是义无反顾的。”刘明航当天晚上跟家人沟通完、向领导汇报完后,就向红十字会表达了捐献意愿。前期体检没问题后,4月8日,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完成了捐献采集。3个多小时的时间,采集了69毫升淋巴细胞。
“相比与病痛折磨做抗争的患者、家庭而言,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采集,他们才是最不容易的。我希望这个小朋友能够健康快乐地活下去。”在刘明航看来,自己的小善举能够给他人生的希望,是他最开心的事。
“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”
因为捐献的双盲原则,15岁接受捐献的患者并未见过刘明航,但是通过书信,他们彼此传达了鼓励、感激之情。
信纸上,那名少年这样写道:“谢谢消防员哥哥的帮助,我会加油的!虽然我很难受,但是有消防员哥哥和爸妈陪着我,我会快快好起来的。”刘明航在回信中写道:“虽然不能像父母一样陪伴在你身边,但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出现。哥哥希望你百折不挠、健康成长。”
青春千万色,最美火焰蓝。不到一年时间两次无私捐献,刘明航以敢上敢闯、奋不顾身的初心,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。据了解,刘明航还先后无偿献血10次,参与火灾扑救、抢险救援等,不断将自己的爱心持续传递下去。
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命的长度,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深度。我想要过有意义的人生,不论是消防本职主业,还是无偿献血、捐献造血干细胞,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。”刘明航说。
北京海淀官方发布2022-04-19